close
【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差事劇團】
一邊聽著黃瑋傑的歌一邊想著今天看了近四個小時的戲。
我只能說太特別了。
第一次在舞台劇中聽到客語,甚至沒有字幕,甚至不是一小段。當劇中角色講的客語從耳中傳入腦中,進而撞擊淚腺。這個衝擊感絕對不是看客家劇搭配中文字幕會有的感覺。有幾句台詞,我大概聽第一句就受不了了。(但問了聽不懂客語的同行朋友,他說畫面彌補很多,雖然感受度的確有差)
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梁雲漢的採訪內容為原型的范天寒雖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卻讓我在上面看到蔡焜霖、陳欽生、郭振純、丁窈窕、傅如芝、陳勤、張常美等人的身影。在竹叢搜尋二哥身影的畫面,更是讓我想起《超級大國民》的幾幕。
中場休息後的後續故事線與1980年代遠東化纖工廠罷工事件交錯,使得范天寒的元素從一個白色恐怖受難者,連結了台灣工農抗爭的歷史。
這齣戲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在中場休息的片段,場上仍然有戲在上演,大概是爸媽少年時代的歌廳秀或紅包場片段。雖然一開始有點不明所以,覺得可能是劇團給觀眾的沙必斯。但畫面一轉來到工廠,我才驚覺,所謂的歷史本來就是許多支線交錯,在某個時空下,紅包場的熱鬧所代表的經濟起飛與工運與白色恐怖,毫不衝突地在台灣不同的角落同時上演著。
我覺得跟一般在談論白色恐怖與工農運動的方式很不相同,中間演員看似劇中劇的談論自己在華光抗爭的觀點轉變,或是經歷白色恐怖世代的人在談論當時的犧牲時的被戲謔地打斷,或是工運幹部在鏡頭前忘記抗爭細節等片段,恰如其分地呈顯導演王瑋廉所說:「我們活在這個時代,能做的就是如何重建距離和角度,我自己的歷史對話。」也剛剛好符合我這幾年與自己的對話。
整齣戲結束,我除了反覆咀嚼劇中的話語和畫面,卻也忍不住想到,品質那麼好的戲,一場門票的收入卻可能不到兩個人的月薪,這還是以座無虛席的情況計算。
個人力量很小,只能多多用買票支持了。
arrow
arrow

    Mi-mi-m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